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林三官铸铜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林三官铸铜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林三官五铢和更始五铢都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代表,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行情况。
・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时期的货币,由汉武帝在公元前118年开始发行。它是以皇帝名义发行的,而上林三官则是官员的名称,因为发行这种货币的权力归三位官员所持有。它的面值为五铢,是一种小面值的货币,主要用于日常的市场交易。
・更始五铢则是东汉时期更始政权发行的货币,发行时间为公元23年到25年之间。更始五铢的面值也为五铢,但与上林三官五铢不同的是,更始五铢的发行与政治、军事目的有关,是更始政权对于货币发行权的控制和对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象征。
因此,上林三官五铢和更始五铢虽然都是古代中国的货币代表,但是它们的历史背景和发行目的是不同的,上林三官五铢是在统一的汉朝时期发行的,而更始五铢则是在内乱时期发行的。
更始五铢是更始帝在汉朝初期颁布的一种货币,重量比普通五铢重,且以铁制成,面值为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是宋朝上林三官等官吏发行的一种货币,重量比普通五铢轻,且以铜制成,面值为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与更始五铢的区别是形状,大小,朝代的不同。
上林三官五铢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
更始五铢,面大背小,背内郭有一定的弧度,微四决4、钱径2.5厘米左右,约有3.5克重。
答: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秦朝以来通行的半两钱,铸造新的货币五铢钱。5年后,由于各地铸造的五铢钱不够标准,因而禁止地方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命水衡都尉下的钟官、辨铜、技巧三个机构负责铸钱,由于这三个机构都设在上林苑中,所以也被称为“上林三官”。上林三官就是世界史上最早的国家造币厂。汉武帝推行的五铢钱制一直实行到晋代,延续了5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成功的货币。事实上,五铢钱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在继续使用。在漫长的岁月里,五铢钱的铸量巨大,但各个时期的五铢钱都有其各自的特征。
郡国五铢有人以为就是平背五铢,本人以为应是汉武帝最初允许各宗亲诸侯国的自铸币,开始形成外廓,窄轮穿,铜色昏暗之类币。
汉武帝元鼎二年为改变币粗劣轻薄、商民拒用状况,下令币制改革,铸出以赤铜为廓边、无毛刺、规范工整的钱体,此钱特征是“铢”侧厚、“五”侧薄,呈倾斜式,史称“赤仄五铢”,又叫“子绀钱”。由于诏令以一当五收回郡国五铢,商户不乐意,且操作不便,元鼎四年武帝只好又下令收回。所以至今“赤仄五铢”难寻。为根本解决币制,汉武帝再铸钱币,规定官炉铸造,史称“上林三官五铢”。此为汉币标准模式。该币特点是“五”字中间两行直,“铢”字金旁顶似等腰三角形,“铢”字朱旁方折。此币投入市场商民称便。此币经历代汉帝相继鼓铸,流传甚广,今所见汉五铢十有九为该式。由此可见,“赤仄五铢”存世的最稀少,所谓物以稀为贵,赤仄五铢应该是价值最高的。西汉元帝刘奭时,名臣贡禹就坚决主张彻底废除铜钱,甚至连“珠玉、金银”等可以做货币的东西也要一律废除,上林三官也要解散,民间交易改用布帛做钱;到西汉末年,又有人上书提议废除钱币,改用乌龟壳和贝壳之类充当货币。
东汉初年,官方铸钱一律停止,民间又不被允许铸钱,当时的商业交易“杂用布帛金粟”,也就是说除了少数旧钱外几乎无钱可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林三官铸铜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林三官铸铜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