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钢铁厂 / 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钱

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钱

Time:2024-09-25 08:27:38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什么没能得到天下反而输给朱元璋?

张士诚这个人在元末的枭雄中绝对是一个异类,他既没有陈友谅的阴险狡诈,也没有朱元璋的杀伐果断。客观的说,张士诚生错了年代,他如果是明朝中期的皇帝,那绝对可以和宋仁宗一起被奉为千古仁君。只可惜他出生在了元末,这个时代不属于他,属于陈友谅和朱元璋。

一、元末农民起义,张士诚占据了浙江和江苏

1279年,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宋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跳海自尽,至此汉家王朝第一次灭亡。元朝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这不过这群人会打天下,却不会治天下。胡虏无百年之运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元朝的统治刚刚60多年,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大起义就开始席卷全国。这么短的时间,在中原王朝中还处于建国的前期。红巾军席卷全国之时,元廷却在忙着内斗。此时以贩盐为生的张士诚也趁机带着一帮兄弟发动了起义,贩私盐虽然风险大,但是利润也大。张士诚的祖上就是贩私盐起家,因此张士诚应该接受过基本的文化教育。张士诚起义的时机把握的相当不好,他刚刚起义,元朝宰相脱脱就统帅百万大军南下。

枪打出头鸟,张士诚眼看就要被脱脱生擒活捉。此时元朝再次干了一件蠢事,宰相脱脱被锁拿进京,随后被杀。失去了主帅的元军开始撤退,在此之后,元廷再也没有组织起大规模的反击力量。各地的起义军开始迅速壮大,其中占据安徽和河南的刘福通一直处于抗击元军的最前线,这是专门扛雷的。在他的南方,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都在逐步崛起。这三个人都得好好谢谢刘福通,这才是抗击元军的主力。陈友谅控制着两湖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朱元璋占据了江苏西部、江西的部分地区和安徽的部分地区。而张士诚控制着江苏东部和浙江大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都控制在张士诚的手里。

二、壁上观的态度,最终害了张士诚

张士诚这个人有那么一点君子的感觉,对待他治下的百姓相当好。他统治江浙时期,这里百姓交的赋税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明朝建立一二十年之后,还有人祭奠张士诚,怀念他的恩德。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不足为患,顶多就是刘表或者袁绍之类的人物。在张士诚集团中,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将领们在张士诚的面前大大咧咧,而张士诚一点也不生气。张士诚手下的将领打仗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脑袋,即便是大败而归,张士诚也继续留用。不要说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即便是也将兄弟义气的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忍受。这种有些妇人之仁的性格最终害了张士诚。

张士诚是盐贩子出身,骨子里淌着根深蒂固的小商人血液,他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虽然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地盘,但是只为谋求自保,过自己的安稳日子,你不来打我,我就不管你。但你只要来打我,我就跟你玩命儿。这也就是为什么至正十四年,脱脱亲率百万大军伐高邮,一样没有啃下张士诚这块硬骨头的原因。若是张士诚真有雄心,朱元璋受到两面夹击,就算依旧能脱颖而出,也必定会消耗很多。

而朱元璋是个洞察世事的天才,真的,我感觉除了天才这个词,没什么可以评价他对于时局的把控能力。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是朱元璋前进路上的阻碍,先打谁的问题,需要极强的战略眼光和决断。朱元璋赌定了张士诚的这种只图自安的小家子气,赌定了自己一旦跟陈友谅开战,他也就是趁机捞点儿小便宜,不会真正参与进来,自己也就不会遭遇腹背受敌的情况。所以,朱元璋在后顾无忧的条件下先打赢了陈友谅。

这时候双方的实力已经完全不对等了,大势所趋下,就算张士诚意志再坚定,再擅长防御,也没有可能挡住朱元璋了。

张士诚贪图的是小便宜,朱元璋则有大局观的战略眼光。如果张士诚经营着一家民营企业,也许他会成为乡镇企业老大,但不会具备上市资格。而朱元璋的眼光就是全球首富。

张士诚,生于1321年,元朝末年人。

1353年,他率领一批盐贩商人起兵反抗元朝。占领平江(今苏州)后,定为都城,将平江改名为隆平府。

1363年九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

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钱

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张士诚统治的地区粮食充足、民殷物阜,又加上鱼盐桑麻丰饶、人口众多,是所有政权中,统治条件最好的。

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北西东,纵横两千多里,拥有将士60万人,而且装备齐全。

但是,天下未稳,豪杰纷争,尤其是朱元璋具有并吞天下的强烈欲望。

张士诚纵有优越的地利人和,但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最终败给了朱元璋。

张士诚具有哪些性格缺陷呢?

元朝末年,诸军阀混战,其中当属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支队伍最为耀眼。基本上可以算上三足鼎立之势。贤明仁义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关关系,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张士诚有那么多的资源,为何最后还会败于朱元璋呢,小编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

1、自身短视不思进取

张士诚本来是私盐贩子出身,后来能建立一方政权,跟着自己的一帮弟兄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他对占据了中国最为繁华富裕的鱼米之乡极感满足,并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此时他贪图享乐,不愿再冒什么太大的风险,最终消磨了意志。他甚至没弄明白,值此天下大乱之际,虎狼遍地,自己已然处身于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境地,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者,此之谓也。他不知道,狼顾虎视之下,想单独保住自己的一方基业,从而长享富贵是没有可能的。这可能是张士诚屡屡错失良机,并最终栽在朱元璋手中的重要原因。

2、赏罚不分没有原则

在张士诚的统治体系了,没有原则且赏罚不明,普通的士兵下属都可以在他面前跟他开玩笑,他也从不怪罪,属下的将领打了败仗回来,他也不责罚而且继续留用。历史学家评价张士诚说他“没有主见,生性迟钝,比较怕事。江湖兄弟做错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责,赏罚不分”。这样的将军生活在乱世比起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和赏罚分明的朱元璋,他明显不是对手。妇人之仁的性格最终害了他。

3.不能知己知彼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对于张士诚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不足为患,顶多就是刘表或者袁绍之类的人物。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时,朱元璋也认为张士诚顾虑多,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陈友谅则野心欲望极大。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

乱世的生存法则就是,你不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没有第二个结果。于是张士诚败给了野心勃勃疯狂扩张敢于搏命的朱元璋。也可以说张士诚没有输给朱元璋,而是输给了游戏规则,仅此而已。

朱元璋称帝后很少亲自出马,朱瞻基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呢?

一个不必要,一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朱元璋称帝后,统一全国基本上是收尾的工作了,而且国事繁忙,很多事情要去做;朱瞻基称帝后,为了证明自己武功不差,而且有“三杨”内阁支撑,御驾亲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实力。

朱元璋经过10多年腥风血雨的战斗,于1368年初建立了大明王朝。尽管四川、云南以及蒙古、东北等地还没有扫平,但大局已经定了,残元势力、明夏政权等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朱元璋日理万机还有很多国家大事处理,比如组织架构的设计、丈量田亩、统计人口、核定税收政策、制定官僚体制等很多事情都需要去设计。作为开国皇帝,他非常勤政,而且对付敌人的残余势力也废不了多长时间了。他通过控制大将,比如徐达、汤和等就可以达成目标。朱元璋不御驾亲征,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是很强的,毛主席高度评价朱元璋,认为他的军事才能在皇帝中仅次于李世民。他让徐达、汤和等人去完成统一大业,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要建立万世一系的朱明王朝,很多制度要去设计、改革。他派徐达为大将军北伐时,很多东西都已经设计好了,把20多万大军交给徐达他也放心。

二、没有必要

公元1363年,朱元璋曾经率20万大军亲征去安丰救小明王,弄得老巢南京差点丢了。要是陈友谅放弃打洪都,直奔南京就麻烦了。在当年鄱阳湖大战杀死陈友谅后,朱元璋想想都后怕。以后,可不能轻易御驾亲征了。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时,朱元璋也知道敌人撑不了多久了,派徐达、汤和等将领出征就可搞定,没有必要亲征了。

朱元璋专心料理国事,精力也强,可以一边听捷报一边料理国事。而朱瞻基不同,他登基后,面临皇叔朱高煦的虎视眈眈,不敢掉以轻心。而朝廷内政事方面有“三杨”内阁、夏元吉等大臣处理的井井有条,他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总之,朱元璋开国后不御驾亲征,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二是没有必要。而朱瞻基登基后御驾亲征,因为两个原因:一朝廷内政事内阁处理,不用太操心;二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实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丰钢铁厂税收多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5278号-26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