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象州县庙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探讨(象州大明矿业) 广西象州县黄庙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探讨: 广西象州县黄庙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山西、广西大姚侧多金属矿化带中段。主要受断层构造控制,为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本文主要探讨矿体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并提出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以期在广西大瑶山西侧多金属成矿带进一步发现该类型矿床。 (1)成矿矿物来源:矿床受裂缝控制,裂缝是矿物流体运移的通道。一般认为矿物流体来自深部或与岩体有关,但前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泥盆统。孙[9]在广西铅锌矿源层研究中发现广西泥盆系Pb、Zn背景值较高,初步认为广西泥盆系是铅锌矿源层。袁等人。 [9-12]对西大瑶山成矿带一系列铜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成矿带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泥盆统。对该矿化带13个铅同位素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其中9个样品年龄为329378Ma(相当于下泥盆统),表明矿物主要来自下泥盆统。 (2)成矿热力学条件:矿区无岩浆岩出露,但有热液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据推测,成矿的热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深部隐伏岩体;2 2、区域深断裂的迁移。首先,矿区深处和外围存在形成热液的热源。最明显的特征是矿区东部的天然温泉。它的温度高于70度,这表明该地区深处仍然存在大量的热能。据推测,其深处隐藏着岩体。另外,矿区ZK17306水文钻孔承压水温度为3032,高于正常值,这也说明矿区深处存在形成热液的热源。矿区;其次,东乡开发矿区东部区域性永福深断层能源,提供大能源;矿区断层发育,有良好的热液运移和循环通道,为热液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热液在断层和裂隙中反复循环和渗透,溶解和提取铁、铜、铅和锌等喜硫元素。热液携带矿液沿着断层和裂隙向上流动,使矿石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 (3)控制成矿富集的地质因素。矿床后期受含矿热液进一步富集,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图2)。此阶段控制成矿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是重结晶、叠加和富集。原矿破碎后,再次充填胶结。矿石自结晶结构、具有纤锌矿结构的闪锌矿、含闪锌矿和铜矿的方铅矿、嵌有闪锌矿的方铅矿等特征表明叠加富集,以及破碎矿石和矿液的再生。充填胶结形成的弱溶蚀边缘等构造特征表明后期改造富集的存在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