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雕塑铸铜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云南雕塑铸铜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人就是纯正的壮族子弟,会说地道的壮语。那么壮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先民属于古代百越族群,壮族的称呼因地而异,有布爽、布壮、布侬、布曼等20余种,我所在的地区属于壮族里面的侬族支系,说实话要怎么区分谁是哪个支系的,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主要的区分方式应该是根据地域的划分和说话的语言来区别吧,不同地方的壮语在语调上会有很大的区别。
地区分布: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和云南省文山州境内,少部分分布广东、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也存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000年以前交通和经济还不发达,一般来说,壮族会一整个村寨的聚居,村子里面清一色的壮族,没有其他的民族,现在的话也没有其他的民族迁进去,但是村里面的小伙子们现在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媳妇进来。壮族村子会比较团结,哪家有事大家都会自动去帮忙,我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个老人喝酒落水死了,找不到尸体,附近三四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手拉着手从河流上游到下游地毯式的搜索,最终第三天在河流的下游找到了老人尸体。
还有壮族人一般来说会找有河、湖的地方聚居,我们这有句谚语叫:汉族占街头,壮族占水头、瑶族占山腰、苗族占山头的说法,这跟早期的部族争斗有一定的历史关系。
壮族普遍淳朴而热情好客,有客人来必然好酒好菜招待,而且壮族的酒量都比较不错,早些年劝酒很厉害,现在国家出台政策也就好了很多。
民风、民俗方面,壮族应该是被汉化的比较严重的民族之一了,现在很多壮族的孩子已经完全不会说壮语,也听不懂壮语了(特别是城镇里面的孩子),但是还是保留了一些自己的节日,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赶花街节就是壮族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原本三月三是壮族青年男女对山歌的日子,他们用歌声向情郎或阿妹表达自己的爱意,倾述自己的钟情,对歌结束,阿妹会送给相中的情郎自己做的花鞋垫之类的定情信物。现在的三月三由旅游协会来主持,人们会穿上壮族的服装,表演对山歌和其他节目,也是很热闹的,而且还有很多壮家的特色美食,比如花糯米等。
宗教信仰方面,壮族主要信的是道教,我小的时候大人会告诉我们大年初一不能去串亲戚,不能大别人(会送力气给别人),不能用嘴吧吹东西等等各种,现在已经没有太多了忌讳了,和壮族人打交道只要大家相互尊重,有基本的礼节那就很好相处。
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吧,想了解更多壮族的知识和民风民俗,欢迎来我们云南文山壮乡做客😄😄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壮族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在我国的云贵及周边地区,生活着一群有着自己特殊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族群,旧称僮(zhuàng)族。壮族这个名字,是根据原来的读音,在建国后统一命名的。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但是并不限于此地,周边其他省份都有分布。
我们知道,壮族的内部,分为无数的小的分支,这就是古代所称的“百越”。
至今在壮族,除了“布壮”之外,还有“布傣”、“布侬”、“布饶”、“布土”、“布曼”、“布央”、“布雅伊”、“布越”、“布沙”等等称号。这里的“布”,在壮语中就是人的意思。这些名字,其实就是各个群类的人。
即便是在交通条件改善很多的现在,壮族里面不同的“布族”还是一块一块的分布着。由此而知,在我国漫长的古代,这里就是一块一块的民族分散而独立的居住着。
古壮族是一个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民族,时至今日很多民族遗存和考古发现都能证明这一点。
出土于广西右江河流域的甘桑石刻是继甲骨文后中国的又一大发现,甲骨文至今3200年,而甘桑石刻3600年,整整早四百年。由于之前存在有人作假谋私利行为,中原专家并不承认甘桑石刻的真实性,但目前已经得到证实。
这表明岭南地区曾一度出现与中原同等的文明,甚至比中原更早。
广西的“那”文化是目前世界最早稻作文化,稻作的起源于岭南已经没有异议了。
隆安县大量出土各种石铲以及祭祀品表明,岭南最早驯化野生稻,进入农耕社会。
这些都是壮族瑶族等岭南世居民族的先民古越人缔造的。
广西大明山上有一个祭祀坪,北回归线从那里贯穿,古越人每年夏至都会在上面进行夏祭。
随着秦始皇统一岭南,加上“车同轨书同文”等政策,南北文化也开始交融,古越人的历史记忆漫漫淡化。中原文化的强势南下,岭南本地文化也随之处于弱势地位,即便如此,岭南依然保留了各地的民风习俗。
现在的壮族并非完全继承古越人,通过两千多年的漫长融合,壮族的结构已经多元化。文化习俗方面壮族是最接近汉族的,这里不是说“汉化”“壮化”“西化”这样的狭隘概念。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壮族和汉族一样,是文化传承民族,而并非血统传承。就像《三体》世界一样,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永远都是强势文明蚕食弱势文明,套用进来也是能通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雕塑铸铜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雕塑铸铜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