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其中涉及铜的内容如下。矿产资源勘查成效显着,资源安全更加有效。强化找矿突破行动,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入。矿产勘查累计投入42.6亿元,新增大中型矿产地117处,其中大型63处、中型54处。重要矿产成果突出,新增煤炭1136.14亿吨、铜金属145.9万吨、金金属323.8吨、锡金属33.3万吨、钼金属23.1万吨、晶质石墨矿产4475.2万吨,新发现纳仁乌拉钨铋银多金属、维拉斯托锂多金属、查干文都里晶质石墨等大中型矿床。内蒙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要加大地质调查勘探投入,加大油气、稀土、稀有零散矿产定向调查评价勘探力度,短期内兼顾铁、铜、镍等大宗矿产勘查供应。着力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接驳区,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传统大宗矿产需求即将达到峰值,以铝、铜、铅、镍为代表的传统大宗矿产需求也即将达到峰值。大宗矿产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以锂、钴、稀土、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到2025年,煤炭、稀土、铜、金等重要矿产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勘查开发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绿色勘探开发新格局基本形成。兴安盟中部地区——赤峰市北部和赤峰市南部敖汉旗地区,重点勘查开发铜、银、铁、铅、锌、锡、钼、金等矿产资源。其他金属资源,提高金属资源支撑能力,建设重要的多金属复合体资源基地。额济纳旗北山地区以富含铁、铜、金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开展综合地质普查、重要固体矿产勘查、深部矿山找矿、地质科技攻关等专项勘查工作。综合研究,努力实现重要矿产的发现。矿井突破。在巴彦淖尔市北部地区,加大铁、铜、金等重要矿产深度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建设能源资源基地。北山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华北地台成矿带北缘等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资源潜力区以及大中型深部和周边地区规模矿山,优先使用铁、铜、镍、金、钨、钼,以“三稀”矿产、萤石等重要矿产为主,划定15个重点勘查矿区;河套地区已划定3个地热勘查开采区。北山及周边地区重点勘查矿区包括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山北区、额济纳旗北山南区、额济纳旗望虎山、额济纳旗雅干—朱斯楞、额济纳旗扎木堡—特拜等。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塔木苏、阿拉善左旗温杜尔马道等6个多金属矿产重点勘查开采区。加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以铁、铜、金等重要矿产为重点,开展重要固体矿产勘查和深部矿山勘查,力争发现4-6个大中型矿床,显着增加储量重要矿产资源。华北台北成矿带北缘重点勘查矿区包括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霍格其铜矿、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多金属矿、白乃庙-贝鲁乌图铜多金属矿、武川县赵井沟铌矿等。有钽矿、四子王旗萤石矿五个重点勘查开采区。加强铜、“三稀矿产”、萤石等重要矿产勘查,推动资源高水平开发。加强重要矿产调查评价。围绕重要矿产集群和重要探矿区,突出重要新兴矿产和大宗紧缺矿产排查,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支撑和服务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矿业。以锂、铷、铍、铌、钽、稀土等为重点,在自治区中部地区和选区开展1:2.5万综合地质调查和成矿规律研究。围绕铜、金、锡等紧缺大宗矿产,在额济纳旗北山地区开展了1:25000综合地质调查、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
重点勘探石油、富集铁矿、铜、金等稀缺矿产以及稀有、零散矿产,加大重要矿产深部勘查力度。加强铀矿、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等非常规能源勘探;稳步推进重点盆地煤层气勘探。限制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砂金矿产资源的勘探。原则上不再新建此类矿产勘查项目。确需新建勘查项目的,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生态环境部门同意。非能源矿产勘查取得突破。加大重点探矿区探矿权投资力度,完善风险勘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勘探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围绕铁、铜、金等稀缺金属矿产,在额济纳旗北山地区主要找矿目标区和有找矿前景区开展矿产勘查,实现找矿新突破,发现新资源储量。重点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地热、富铁、铜、镍、铬、锰、金及优质高效非金属矿产。在满足准入条件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开发规模,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煤炭与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适度扩大铜矿开发规模,依托铜多金属资源基地打造铜产业集群。提高贵金属矿产开发水平,以包头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为重点,稳定黄金资源供应,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黄金企业集团,推广低氰化物应用和无氰提金工艺技术,提高废石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原则上不再新建年产矿石30万吨以下的铜矿,不再新建日处理岩金矿300吨以下的露天采选项目和地下采选项目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下,煤层气、富铁矿除外。除黄金、地热、矿泉水以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小型及以下矿山。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逆向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试点,鼓励企业利用市场方式建设废钢、废铜、废铝和废稀有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互联网+循环”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